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互联网动态
关于营销、运营、文案、新媒体的28条思考!责任编辑 :李飞    文章来源 :星翼创想(www.iswweb.com)    发布时间 :2017-10-14    阅读次数:2109     专题 :网站运营

1、 什么是品牌?好像真正能把品牌说清楚的人非常少。我都怀疑到底能不能说清楚!


但我知道,出了事能够站出来,这叫品牌。


能够承认自己的不完美,并能努力改进的,这叫品牌。


能够亲密和用户对话的,这叫品牌。


能够哪怕一个小小的包装也打磨几十次的,这叫品牌。


2、 经济学里有个很著名的边际效应,大意是消费者从某物品连续增加投入所得到的效用增量,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。


比如说,对于一个需要4个馒头才能吃饱的人来讲,吃第1个馒头可以使他直接缓解饥饿感,其边际效用是最大的;吃第2个、第3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;到吃第4个馒头时,几乎是可吃可不吃的了,故边际效用最小了;等吃到第5个时,馒头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用了。


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的餐饮品牌,宁愿把餐盘加多加重也不愿将饭菜加多。〔实际上多加点饭菜成本也不会多多少)


你放心,老板们不是心疼这个成术,他们更关心你吃完后对餐馆的印象。要是动不动就吃饱甚至吃撑,边际效用为负了,你觉得不好吃了,那就玩完了。


3、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喜欢给品牌取个英文名,甚至集中火力推广英文名,名日:国际化。


什么叫国际化?品牌/产品延伸到了很多国家,每个国家都有相对应语言版本的产品。


在海外有英语版产品,在国内有中文版产品,这叫国际化。


都没出过国门,取个英文名就国际化了?像微信就有国际版,也有国内版,我也没看到它国内版用英文名啊。


你看很多国际大品牌,到中国了也得取个中文名。因为他们知道,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。


4、 用户焦虑感是近两年说得最多的一个用户痛点。


其实人是一个矛盾体,这种焦虑感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这么一件事:身体喜欢随大流,意识又渴望不平凡。


5、 写好文案的一条真谛:


如果你写出的一段文案,需要用另一句话去解释,那你直接用后面那句话吧。能一句话说清楚的就不要用几句话。


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:“若一个解释不是最终解释,一个解释没有另一个解释就悬在半空,它怎么解释?”


6、 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文章或书籍,不要为了看而看。


一个小建议:每次看完,关上文章,一段话总结出其精华来,如果总结不出那就再看一篇,还不行,再继续……


我们要的不是堆积阅读数量,关键是有所得。


7、 一份超有技术的征兵广告:


来当兵吧!当兵其实并不可怕。因为入伍后无非有两种可能,有战争或者没有战争,没有战争有啥好怕的?


有战争后又有两种可能,上前线或者不上前线,不上前线有啥可怕的?


上前线后又有两种可能,受伤或者不受伤,不受伤又有啥可怕的?


受伤后又有两种可能,轻伤或者重伤,轻伤有啥可怕的?


重伤后又有两种可能,可以治好或者治不好,可以治好有啥可怕的?


治不好又有啥可怕的?因为你已经死了。


用这样的逻辑来写文案,真的是厉害极了。



8、 消费者花钱买你的产品,很多时候买的是"感觉"。他觉得这个产品好有时比事实好不好更重要。


也就是感觉比事实重要。


就像在网上做美食达人,拍照要花几个小时,而这个美食十几分钟就搞定了。


9、 玩别人玩得贼溜而你一窍不通的游戏,注定会一败涂地。别想着我干啥都要超过别人,只要肯坚持肯定能玩过别人。拜托,这是鸡汤。


现实是,高手们都是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,转换战场,让自己领跑。


营销、运营、文案何尝不是如此。


10、 不管是对于企业营销还是自媒体的运营,如果说策略是满足用户需求,那还不如说是持续增长用户对你的需求.


所有的动作都应该是围绕"增长"一词。要记住,是增长,增长。


11、 以前的牙膏被发明出来功能就是净化口气清洁口腔牙齿,但是当时是没有味道的,所以也没有人重视,因为感觉刷与不刷没啥区别,人们感觉不到什么。


然后有人就往牙膏里添加了薄荷,有了味道之后,人们从心里上感觉到刷牙后,自己的牙齿和口腔确实清洁了(其实都一样)。 接着,牙膏成了生活必需品。


所以你看,价值是要能被感知到的。


12、 总听到有人说,公司穷从来不给钱做活动做推广。


可不可能是这样:不是公司不主动给,而是你还没做到让公司愿意给?


领导和老板不是傻子,如果有一个可行的big idea,一个优秀的提案,一个回报率超高的方案在眼前,他们也会心动。


这比简单一句"我要钱",好了太多。



13、 营销的本质是创造客户价值,营销的本质是连接,营销的本质是管理,营销的本质是人,营销的本质是互动,营销的本质是建立信任……


看见没,随你怎么说。 是什么不重要,关键在于你怎么用好。


14、 人们更偏好选择他们熟悉的东西,因为这种偏好会降低不确定性。


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·扎荣茨描述的“单因曝光效应”(mere exposure effect)。


所以决策难度低的快消品往往会大量铺货,这会直接决定他的销量。因为,人们记住了你,就基本等于选择了你。


15、 在考试的时候做选择题,我们就算不会也一定会选择一个选项,因为必定有一个是对的。


所以对于选择题一般我们都是必做的。而机智的商家早就意识到这一点,他们总是会巧妙的给你一个"经过加工"的选择题,然后你也就顺理成章的选了。


比如:你要一个鸡蛋还是二个鸡蛋?


16、 我们每天工作的时候都需要上网查找各种资料,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了,时刻提醒自己你打开这个网页的目的是什么。


因为一旦上网你可能被各种五花八门的新闻、八卦、干货、聊天所吸引,陷入到“伪工作时间”。


可能你半天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是来查找资料的,极大的浪费掉自己的时间。


警惕警惕,这绝对是超级效率杀手!


17、 我最喜欢的增长是可复制可持续的增长,它一般都会有三个关键过程:


首先是是小范围测试,低成本试错,也就是最小可行性测试,让ROI最大化;


然后是把测试的最优结果整理为可执行的标准化化流程,前面是样板,这里是规范。


最后就是大规模复制,指数级增长。


这样的方法,谁说营销、运营、新媒体不能用?不要太好用。


18、 把不同商品结合在一起“组合定价”,往往可以最大化销售利益。


比如KTV,唱歌便宜甚至免费,酒水小吃则很贵。而唱歌不点酒水和小吃又好无趣,因此放在一起酒水小吃就成为利润点。还有电影院里的爆米花和饮料也是很好的组合。


所以,好好思考一下你的产品吸引点在哪?利润点又在哪?



19、 运营类公众号的竞争对手就是其他运营类公众号吗?不是!


是其他所有的公众号?还不是 !


是所有划走用户注意力的东西 ! 这是一个抢夺用户注意力的时代。


当然,你们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 ! 一起来抱团抢夺用户注意力。


20、 不管每天有多忙,时间安排有多满,也要尽量找一点时间出来写作或做笔记,2 3百字也没问题。


这不只是针对写作的人,而是面向所有人,因为这是一个总结以及自我提升的过程,且让自己保持持续的输出状态。


没有高楼大厦是一天建起来的,所以现在开始建吧。


21、 经济学有一个“迟来的奖金”理论。


什么意思?给你月薪3000做前台,或者给你月薪2000做总经理助理。你选哪个?


很大学生都会选择总经理助理,虽然工资暂时地点,但没关系。


他们会觉得总经理助理机会更大,帮助更多,有“迟来的奖金”可领,哪怕是跳槽也更有底气。


所以说,这个我们预判的“迟来的奖金”往往比眼前的利益更值钱,直接会影响我们决策。在做营销和运营时可以好好利用。


22、 那些一夜爆红,零成本刷屏的东西,之所以那么多大众媒体都还在报道,之所以自媒体们也津津乐道.


就是因为很少,非常少,完完全全的小概率事件。


所以,踏踏实实的干,有积累才会真正爆发。


23、 有些金句其实很神经病,写的人是为了装逼,只是看的人想到了很多。


比如说个ABBA、ABBC句型的金句:“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,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。”


这样的我一说一堆,比如“我爱你,但你不爱我”“我爱你,你却爱她”“有的人吃饭是为了活着,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”“要么战胜懒惰,要么被懒惰干掉”


是不是很有道理?所以说啊,金句都有套路,世道变了!


24、 不管是做什么样的设计,平面设计也好、家装设计也好、电商设计也好,或者产品设计,都绝不仅仅是专业层面的事,还包含着用户体验设计。


我记得设计大师原研哉在他的《设计中的设计》一书中提到过一个例子,这么说的: 如果要设计一个放伞的架子,其实你不需要额外设计,你只需要在墙边水泥地上开一道沟,然后把伞尖放在沟上,伞靠在墙上,这就解决了。


大师说话真是厉害,不显山不漏水让人醍醐灌顶。一个好的设计,可能不是用户一看就说:哇,好漂亮!我觉得应该是:恩,就是它了。



25、 一个方案在脑子里不断推演、不断思考细节,最终也可能是漏洞百出。


哪有什么100%完美的方案,要说真有,那也不是在脑袋里死想出来的。


所以,想到就去干吧,总是要允许自己搞砸的。


26、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,可能就是认知的差别。


技能的差别可以量化,知识的差别也可以学习,而认知的差别应该是本质的。


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都处在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”的状态,包括我。


所以,对自己的领导,对老板,对比自己牛的人,多观察。看看他们遇事是怎么思考、怎么表达、怎么安排的。不是模仿,而是超越前的准备。


27、 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只需要5个步骤:


抛出要解决的问题——分析问题——提出假设——进行验证——解决问题。


别凭经验就跳过去其中几个步骤。


28、 想学营销,想学运营,我们都喜欢看“成功案例”,但更应该复盘一下“失败案例”。


特别是这个年代,成功的契机千千万万,但是失败的原因总是那么多。


可能你看到一个成功案例,连连称好;又看到一个,惊叹其创意;再看到一个,又拍案叫绝。我们可以参考的确实挺多。


但是成功的时候,一切都好像是对的,所有人都在喝彩,反而隐藏了其中一些危机。


所以多思考一下失败案例,他们也有高级的营销策略、也有让人惊叹的创意,也有强大的背景,可为什么还是失败了?这是重点。

本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
文章转载请保留网址:http://www.iswweb.com/news/industry/1920.html